首页 专题 > > 正文

《琅琊榜》:誉王谋逆,梁帝不愿赶尽杀绝的真实隐情

2023-02-23 02:58:17 来源:1975秋天的回忆 分享到:

《琅琊榜》中,同样是谋逆,皇长子景禹根本没有实锤,梁帝只是怕他谋逆,就对他赶尽杀绝,甚至没有给景禹一个辩白的机会,因为梁帝都不肯见他最后一面,只让誉王景桓监督着执行。

一杯毒酒摆在面前,前有舅舅林燮连同他的七万赤焰军葬身梅岭,景禹知道父皇梁帝早已下了最狠的决心,回天乏术,决然端起了酒杯,只喃喃说了句“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便一饮而尽,倒在了梁帝的猜忌下。


(相关资料图)

而誉王就不一样了,他的谋逆罪名辩无可辩。

誉王趁着梁帝率众去九安山春猎,京城防卫松懈,先是说服了皇后,然后调兵控制了京城,又率兵直逼九安山,意在逼宫,篡位野心昭然若揭。

梁帝一度性命岌岌可危,可等到梁帝警报解除,脱离了困境,他对公然谋逆的誉王却仍愿意顾念亲情。

靖王奏誉王已经在押,问梁帝用不用提到堂上审问,梁帝表示不用,却亲身去质问誉王,在听了誉王提及生母祥嫔之后,梁帝更下不去狠心处决誉王,只将他带回了京城,关在了“寒”字号大牢中。

在得知誉王妃有了身孕后,更慈念顿生,想对誉王网开一面。

梁帝又一次亲自来到天牢去看望誉王,谁知却来迟了一步,被报誉王已死,梁帝跌跌撞撞直奔关押誉王的监舍,看到誉王已负罪自戕,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道:“朕还没下旨,他怎么敢死?”哭腔中满是对誉王的心疼和不舍。

为什么誉王罪不可赦,梁帝对他却不仅不像对景禹那般心狠手辣,还有心饶他不死?

对玲珑公主的亏欠

梁帝萧选的上位,除了林燮和言阙以外,还有一股势力功不可没,那就是滑族。

滑族早在梁帝登基前就已被灭国,但滑族的玲珑和璇玑两位公主并不死心,时时想着光复滑族,重振国威。

玲珑公主后来和大梁四皇子萧选恋爱,萧选答应玲珑公主,只要滑族能助他上位,等他登基后,他一定帮助滑族复国。

恋爱中的玲珑公主当然对萧选的话深信不疑,倾滑族之力果然助萧选成功夺帝。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萧选登基后不仅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反而觉得滑族终究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梁帝选择了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滑族不仅复国无望,更被梁帝派遣的赤焰军无情屠戮。

这时的玲珑公主虽已生下了皇子景桓,但却不甘心被梁帝如此辜负和戏弄,于是重披战袍,和赤焰军殊死一搏,终因力量悬殊死在了赤焰军的屠刀下。

她的妹妹璇玑公主则被充入掖幽庭为奴,梁帝为正视听还给滑族扣上了“降而复叛”的罪名。

滑族被灭后,梁帝倒是没有对玲珑公主诞下的皇子景桓赶尽杀绝,而是抱回了宫中,交给膝下无子的言皇后抚养。

对景桓的身世梁帝则讳莫如深,对言皇后的追问也只含混应对说是出身低微的祥嫔所生,于是,景桓的身世就这样被梁帝隐瞒下来,而景桓也得以在宫中平安长大。

但隐瞒并不代表遗忘, 梁帝初称帝时,需整肃朝纲,需党同伐异,外要防备武力彪悍的外族入侵,内要提防居功自傲的功臣生变,尽顾着排除异己、扫清障碍了。

等天下安定,梁帝回望对玲珑公主所做的一切,当然他不后悔,滑族势力不容小觑,连自己一意培植起来的皇属军——赤焰军,他都生怕自己控制不了而尽数屠戮。

可是对玲珑公主,他是有亏欠的,毕竟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真的,玲珑已死不能复生,他只能把这份感情和愧疚尽数回报到皇子景桓身上,许他尊贵体面,给他慈爱恩宠。

对誉王实力的心知肚明

梁帝从来都知道,誉王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不像当年的祁王,令他心惊和忌惮。

赤焰案发前,梁帝对权力的欲望正值巅峰,却亲眼看着皇长子祁王萧景禹在朝堂的威望日甚一日,影响力一天大似一天,更可怕的是祁王背后还有其舅舅林燮统帅的七万赤焰军撑腰 。

朝臣们言必称祁王,林燮则统兵在外,动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却肯听祁王的。梁帝的皇位本身便是发动政变抢来的,上一次,林燮支持的是他,如果再发动一次,林燮支持了祁王呢?

一念及此,梁帝便寝食难安,所以搞掉祁王景禹时梁帝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情分可念,长时间累积起来的只有对景禹不知道收敛的痛恨和对朝臣们拥戴祁王的嫉妒。

誉王就不一样了,梁帝扶植誉王,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用来制衡太子景宣的。

祁王之后,梁帝很忌讳任何皇子权力一家独大,于是采取了制衡之术。

太子景宣虽才智平庸,但胜在母妃最得梁帝欢心,景宣又听话好掌控,即使如此,梁帝仍同时封景桓为七珠亲王,让他和太子互相掣肘。

朝堂上一度呈现出了让梁帝满意的格局,太子和誉王互相监督,互相压制,虽然在上蹿下跳地各自拉拢朝臣为自己所用,却决计成不了气候。

又因为有祁王和赤焰军联系紧密的前车之鉴,梁帝很注意不让皇子有军方势力的支持,稍一露出苗头便会将其斩杀在萌芽中。

所以谢玉支持太子一向在地下进行,见不得光,而当梁帝得知庆国公站队誉王,庆国公涉及侵地案时,梁帝处理起来那是一点都不手软。

等到九安山誉王发动政变,梁帝才知道自己低估誉王的胆量和野心了。值得庆幸的是,梁帝从来没让景桓带过兵打过仗,景桓的用兵能力有限,他能调遣的军队也有限,所以尽管局势一度险象环生,但等到靖王去调的援兵一到,最终还是化险为夷了。

梁帝向誉王兴师问罪时,才知誉王已经知道了他是玲珑公主之子的真相,梁帝一时理屈词穷,只好暂时放过誉王。

对誉王的偏爱

梁帝在众多皇子中,最偏爱景宣和景桓。

在祁王景禹死去的十多年里,梁帝看似皇子众多,却膝下荒疏:

景琰因皇长兄被梁帝处死,一直对梁帝心怀芥蒂,和梁帝离心离德,被放逐在朝堂之外;

宁王、淮王资质平平,母妃也不受梁帝待见,不过聊胜于无;

最常在梁帝前露脸的只有太子景宣和誉王景桓。可梁帝对太子顶多算爱屋及乌,并不真心认可,而对誉王就不一样了。

首先,誉王更懂得投其所好。每次誉王送梁帝礼物,总能送到梁帝的心坎上,尽得梁帝欢心。

其次,誉王智谋过人,能力在线。梁帝委派誉王办事,誉王总能圆满交差。

誉王还懂得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每每梁帝有疑而不决之事,誉王的智囊团总有奇谋奉上,可解梁帝的燃眉之急。

久而久之,连朝臣们都议论誉王是最像梁帝的皇子,梁帝也深以为然。

梁帝甚至在私底下和高湛说过,如果誉王安分守己,这皇位给他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后来誉王做的事每每打疼梁帝的脸,

吏部尚书何敬中之子何文新杀了文远伯之子,何敬中是誉王阵营里举足轻重的人物,誉王见何敬中失了爱子消极罢工,便听了秦般若的昏招用一死囚犯替出了何文新,谁知消息被江左盟获悉,知会了文远伯,此事便不无意外地闹到了梁帝前,梁帝心里恼恨,但并未就此事处理誉王。

太子涉私炮坊案本已铁证如山,为了给覆灭太子这把火烧得更旺些,誉王又一次听了秦般若的建议一手炮制了私炮坊爆炸案,引爆了私炮坊半条街,祸及百户人家,死伤惨重。誉王为了一己私利视人命如草芥,引得天怒人怨。

即使明知朝臣不满,但梁帝见查到了誉王的小舅子头上就不让往后深挖了,大家心知肚明梁帝又要放过誉王了,可见梁帝对誉王始终怀着一颗慈父之心。

直到后来誉王和夏江勾结,触碰到了梁帝的逆鳞,让梁帝觉得皇权又受到了威胁,这才对誉王削珠幽禁。

如果誉王就此收手,梁帝是很愿意成全他做个富贵亲王的。

所以当誉王谋逆被抓,梁帝一直在犹豫该如何处置誉王,毕竟宠爱信任了那么多年,梁帝还一时下不去狠手。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誉王谋逆时,梁帝已走到了人生暮年,对权力的贪欲淡了,对亲情的渴望却重了 。

他的皇子中,鲜有为他诞下皇孙的,所以当听说誉王妃有了身孕时,梁帝是那般迫不及待地要去天牢见誉王,他是想放过誉王的,谁知又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誉王为了保全誉王妃肚子里的孩子,已经选择了以死谢罪,而梁帝此刻的心疼、心痛却也是真的。

一直以来,梁帝习惯了将别人当棋子,收买人心为己所用,没用了又当作弃子。刚愎自用、言而无信,最终以众叛亲离黯然收场便是他的因果报应。誉王固然可恨,又何尝不是走投无路下的自保?

归根结底,大梁的这一场又一场灾难,梁帝才是始作俑者。

关键词: 玲珑公主 赶尽杀绝 就不一样了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